新闻公告
<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中国 中国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cn 中国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com 均为中国农业新闻网所有,谨防假冒>

锟斤拷农锟藉建锟斤拷专锟斤拷

恩施:喜看乡村入画来

压题照(资料图):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风光。(记者 谭琼辉 摄)

5年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十一五”期间,“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在越来越多的山乡得到实践。我州创新探索出的“恩施模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四大样本之一,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大范围推广。

春风拂过,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

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州首批52个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当年8月11日,在中共恩施州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恩施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扎实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11月,与巴东县城隔江相望的雷家坪村,柑橘熟了。沿着平整的山路,顺着山势而上,栋栋房屋掩映在大片大片苍翠的柑橘园中。县农业局刚刚传来的消息让村里橘农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巴东县仕平柑橘开发有限公司和雷家坪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雷家坪脐橙、蒰柑,今年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雷家坪村是一个移民后靠村。2006年3月,州委、州政府将雷家坪村列为全州1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2007年8月,巴东县又将雷家坪村列为县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3月,经过考核评估,雷家坪村率先成为巴东第一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年过六旬的李斯国,家里种有2亩多柑橘。儿子李圣军在外务工两年后,将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李圣军介绍,仅柑橘一项,今年可为家里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

东韍口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谭文刚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建设,到今年9月,雷家坪村已硬化8公里主干道,11公里组户路全部实现砂石化。村里组组通公路,公路入户率达95%,户户用上了优质低价电,家家安上了自来水,电话普及率达100%、彩电普及率达100%、沼气池普及率达80%、砖混住房普及率达96%,基本实现了“生产无害化、庭园卫生化、节能沼气化、农业立体化、效益高效化”。

经过检查验收,2008年,雷家坪村与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和白杨坪乡九根树村、利川市毛坝乡五二村等一起,列入了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09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抓好一批试点示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推动全州新农村建设的提档加速。

州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全州已累计启动378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其中有州级试点村16个、省级试点村21个。2009年,我州又启动了8个省级新农村试点乡镇建设。由1个村到1个乡镇、由1个村到1个片区,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拂过越来越多的深山村落。

把恩鹤公路比作一条线,莲花池村则是这条线上闪亮的明珠。从州城出发,顺着恩鹤公路前行,看到一栋栋统一的白墙、坡顶、青瓦的农家小院,走过整片的大棚基地,就是莲花新村的入口了。沿着山村公路进入莲花池村,山林葱郁,碧波荡漾的莲花湖边,三三两两的人群正在游步道上悠闲地散步。2000米的傩文化长廊里,一个个傩面具排列着,向外传递着这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独特气息。

2009年初,州委书记肖旭明把三岔乡作为驻点工作单位,将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点确定在莲花池村,将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联系点确定在天池岭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如今的莲花新村让人羡慕。按照“以茶叶生产为主、旅游服务产业为辅”的思路,截至今年10月底,全村茶叶种植规模达到5500亩。龙潭坝基地里,3家州内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起了350亩基地。村里的农村女工经过培训,织起了“土家织锦”,新建的农家小院里办起了农家乐。

“软件”、“硬件”同时发力。截至今年10月底,经过新修莲花小区经济连接路、改扩建和硬化天池岭公路和马尾坝公路,村里建成了莲花池小区两环公路。周家湾集中饮水工程,惠及了全村350户农户。莲花湖游步道、公厕、垃圾桶、标示牌等附属设施建设和莲花小区绿化工程,让这个村庄平添了很多“城市味”。在村里的农民素质工程学校和标准化农家书屋里,各类讲座不定期举行。同时,村里与农户签订了净化家园承诺书,还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各类活动。

当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检查验收组来到莲花新村考察时,检查验收组如此称赞——莲花池村和后来与之合并的天池岭村如一朵“并蒂莲”,争相吐艳。2009年,莲花池村荣获了“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享誉全国的“恩施模式”,是全州新农村建设探索出的重要成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2002年,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从湖南省途经我州来凤、宣恩两县来到恩施市,考察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的文明新村创建活动。考察结束,他感慨:“北有临漳,南有井冈,中部哪里找?看了恩施,如愿以偿。”其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农民日报社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专程来到恩施,对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恩施模式”进行总结报道。“恩施模式”广为人知,作为全国四大样板之一,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广泛推广。

“十一五”,探索仍在继续。初冬,从州城出发向芭蕉侗族乡方向一路前行。青山之间,映入眼帘的是经过改造的栋栋特色民居和苍翠的茶园。古朴的鼓楼后面,硒都茶城正在崛起,已建起的60多栋“青瓦屋面、飞檐翘角、木门木窗、白脊白墙”的侗族民居,成片整齐地排列着。顺着一段山路,继续前行,来到戽口,视线再次豁然开朗。古廊桥、干栏式吊脚楼与栋栋具有侗族特色的民居星星点点分布在青山翠竹间,三三两两的游人坐在茶楼里,品着清香的茶水,悠然自得。

戽口,是该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如今,随着其被列入“仙居恩施”恩施玉露生态走廊,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落正被掀开神秘面纱。

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芭蕉侗族乡依托恩施玉露生态走廊优势,正在打造“仙居芭蕉”。2009年底至2010年初,全乡新发展茶园1000亩,茶叶总面积达7.2万亩。全乡编制完成了18个村镇建设规划,至今年8月,在高拱桥至灯笼坝、九道水至戽口沿线,动员和组织农民完成600多户特色民居改造,并在河道、公路沿线和农户庭院种上了2万多株绿化林木,打通了16.2公里的戽口经济循环路。

在“恩施模式”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契合实际的各种探索正在蓬勃进行,涌现出一批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如以恩施市灯笼坝村、利川市五二村、鹤峰县升子村、宣恩县黄坪村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带动型,以恩施市高拱桥村、鹤峰县董家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型,以咸丰县官坝村、宣恩县彭家寨村为代表的民风民俗型,以鹤峰县八峰村为代表的工业带动型,以恩施市枫香坡、建始县石牌村为代表的生态家园型,以恩施市望城村、利川市齐心村为代表的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型……

(网络编辑:阿炜)

来源:恩施日报
,
用户评论
      请对您发表的言论负责,谢谢合作。本站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站长,以便及时处理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发表评论
您的姓名:
评论正文:
 
锟斤拷农锟藉建锟斤拷专锟斤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