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网.中国 农业新闻.中国 中国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网.cn 农业新闻.cn 中国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网.com 农业新闻.com 均为中国农业新闻网所有,谨防假冒>

鍐滀笟鏉傝皥

“超级农场”探访记:农业现代化正在发生的改变……

(图片来源:张锐/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锐 在距离广州市中心大约40公里的黄埔区莲塘村,一个造型类似太空基地的超级农场,正在探索水稻全程“无人化”种植模式的可能性:从播种到收获,这片稻田几乎“无人下地”。
这个超级农场是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共同承担的无人农场全程智能农机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今年4月起逐步对外开放。
那么,为什么要建设无人农场、发展智慧农业呢?9月14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郭明亮给出的回答既简单又清晰:“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在他看来,“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解放生产力”:农场作业数据的变化
9月上旬,台风“海葵”持续影响珠三角地区,超级农场的集装箱建筑 “XLoft”在烟雨朦胧中显得极具科幻感。经济观察网记者在现场看到,透过二楼办公室环绕式的落地玻璃窗,农场里水稻的生长、管理情况尽收眼底,一楼门口停放着几款能装载不同设备的无人车可随时出发,楼顶则作为无人飞机的“停机坪”。
与传统印象里的农场不同,超级农场里的农业无人飞机、无人车,以及农机自驾仪设备“体型”小巧、轻便,办公区域设置咖啡室等,整个农场环境整洁、年轻化。
9月7日,超级农场运营负责人黄绮文在现场向记者表示,广东各地近期处于在田成熟作物收割关键时期,超级农场在无人驾驶收割机和无人飞机的合作下,已经完成了一次“双抢”(农业活动,主要指抢收和抢种水稻)任务。其中,前者设备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及其团队研发,后者由极飞科技研发。
诚如郭明亮所言,中国的农业发展亟待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在今年4月发布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发展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已由2010年的36.7%下降至2021年的22.9%;这一背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发展智慧农业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该会报告同时称,无人农场,被视作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高阶段应用场景正逐年加快建设,2022年,全国无人农场建设超过40个,2020年-2022年的建设数量成倍增长。
从超级农场作业数据的变化,可以直观看到智慧农业带来的改变。9月14日,郭明亮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以超级农场“抢收”早稻为例,无人驾驶收割机配合无人驾驶运粮车,每小时能收割5、6亩稻田,相比人工每人每天收割半亩地的效率,按10小时计算,可提高工作效率近100倍。
极飞科技的另一组对比数据亦显示,一台插秧机,每天大概能工作30-50亩,而一台无人飞机,5小时能播种百亩,并且无人飞机播种(以下简称“飞播”)只需要处理一下种子,可以节省育秧、搬秧的时间和成本。
“耕、种、管、收”:全过程智能化
程序员出身的管武烈是极飞科技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也是超级农场的研发负责人。2023年7月,极飞科技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农业的无人化,其实是一个过程,我们认为它是指提高无人化率。”9月13日,管武烈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访问时说,“比如,从原先1个人管几十亩地,到1个人管一两百亩、五百亩,未来可能是一千亩甚至几千亩,无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称,对极飞科技而言,建设超级农场其实有三个目的,包括展示领先的农业科技、培养农业人才,以及探索未来更多农业发展的方向,让年轻人看到农业可以轻松又有趣。
管武烈表示,在建设广州的超级农场前,极飞科技在新疆完成了国内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实验项目(又称“超级棉田”),即由两名90后极飞工作人员,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挑战管理3000亩棉田,而传统种植模式下管理这样的棉田大约需要25-30人。
“超级农场希望探索出,针对水稻耕、种、管、收全生命周期无人化种植方案。”管武烈表示,要在水稻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全面数据感知、智能决策和精准执行,为稻田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
经济观察网记者在超级农场了解到,以一套已实现应用的技术方案为例:在“耕”环节,采用遥感无人机进行地势分析,然后借助农机自驾仪配合相应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耙、平地以及自动化犁地;在“种”环节,采用智能相机、土壤传感设备等农业物联网设备监测环节信息,判断播种时机,然后再次借助用农机自驾仪配合相应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播种;在“管”环节,采用智能水肥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设备、遥感无人飞机、农业无人飞机等产品的结合使用,进行全自主打药、撒肥等,通过 AI 处方图技术精准分区进行除草/化控等植保工作,实现农药减施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在“收”环节,则采用农业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收割机进行操作。
针对上述各环节中的管理方式,管武烈表示,农场管理者主要通过手机或电脑操作,可以实现实时了解农作物的情况,并且所有的数据将录入极飞科技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他称,目前公司主要有农业无人飞机(用于喷洒液体和播撒固体颗粒)、农业遥感无人机(用于测绘、构建数字地图)、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六大产品阵营。
管武烈认为,无论是新疆的超级棉田,还是广州的超级农场,事实证明用机器代替人在农业日常工作中的效会更优,“一方面人体力有限、会累,另一方面是精准度上的误差,因为机器的轨迹通过物联网、数字化可以被记录下来,不需要我们靠经验、感觉去猜测、估算,这也是数字化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超级农场项目,集成智能农机、数字化管理和高产高效种植农机农艺技术,希望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适用于岭南地区的‘无人农场’建设模式。”9月7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郭明亮曾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如此表示。
根据其提供的信息,目前,该中心已具备水稻无人农场“耕、种、管、收”各环节智能农机装备,并在2023年开展了广东省水稻无人农场全程智能农机技术培训班,示范推广相关水稻无人农场智能设备,培训各地市农机推广人员、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100多人。不仅如此,广东省在广州、佛山、茂名、清远和肇庆等地都已相继开展无人农场建设。
“传统农机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那么,无人农场、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过去十多年,从一群发烧友到真正成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极飞科技自身的发展其实已经在回答这个问题。
极飞科技成立于2012年,它的前身是由创始人彭斌与一群飞行爱好者聚集而成的XAIRCRAFT(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说巧合好像是巧合,但也可能是当时到了某一个时间点,触发了我们进入农业的想法。”9月13日,管武烈向记者回忆称,2008年, XAIRCRAFT研发了X650系列飞行器,并在2011年发布初代SuperX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此后他们先后在科考、物流、搜救等行业尝试探索与应用,直至出现一位新疆客户“不买我们的设备,只买飞行控制系统,我们就很好奇想去搞清楚他这样做是为什么”。
管武烈说,在新疆客户的邀约下,他们在当地看到了棉花收割面临的问题。“当时,国家已经在大力推动机械化收割,但棉花收割前需要打脱叶剂催熟,然后才能一口气收割,如大型设备下田打药会造成棉田的碾压、减产,如采用人工也是费时、费力,无人机就正好可以规避掉这些问题。”他说,这名新疆客户原本是做影视航拍,没有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是想到了无人机在棉田的应用场景试图自己改装,再后来他也成为极飞科技在新疆子公司的总经理。
自此,受到启发的极飞科技决定专注农业无人机的研发和制造,并在2014年前后砍掉其他业务板块。2015年,极飞科技发布第一代植保无人机产品,开始真正在田间地头推广。
“最开始很多农户肯定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觉得你这个东西不知道行不行。”一名负责新疆超级棉田的极飞科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拖拉机打药机、人背负式打药机采用的都是“大水少药”,但无人机是有载重的要求,水和药的配比肯定不同,“我们就上门做推广,免费给他们打药示范,第二年很多农户就认可了这种方式,而且打药的费用其实也降低了,比如他原本可能需要10个人打10天,现在只需要1架无人飞机打5天,他们自己就会去算人工账。”
“规模越大,机械化的优势越能体现,拿我们广东的土地情况来讲,它碎片化的地非常多,这种小块地采用无人机作业不讲效率能提高多少,它的投入成本会更高,不划算,农民可能就不愿意。”管武烈称,以无人机的渗透率来讲,也即被无人机作业的土地耕地面积占全国整体的比例只有大约10%,“未来肯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国家在推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我们对行业前景发展还是很有信心。”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2.03%(发达国家超过90%),较上年提高仅0.78个百分点。其中,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6.42%、60.22%、64.66%。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北斗、5G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农机装备进军生产一线,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植保无人机保有量97931架,同比增长39.22%。
2023年4月,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发展研究报告》进一步称,2022年该会对全国1300余家典型经销商调研显示,在对新兴市场的判断方面,最抢眼的就是智能设备。报告认为,根据截至2021年底对农机保有量的数据统计,以可以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大中型拖拉机、植保机械、收获机械为例,其拥有量分别约为498万套、555万套、435万套,而自动驾驶系统拥有量总计仅约17万套,说明即使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与市场实际需求量仍差距甚远,需求空间之大。
“我们的农业很苦,农民也很苦,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9月14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郭明亮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尽管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但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国外已经应用大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和机电一体化的新型农机装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处于小型化、半自动化的传统农机阶段,已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农业发展需求,更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郭明亮认为,从他们的工作来讲,急需开展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引进与示范工作,通过不断的试验和示范,为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大面积应用寻找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和推广模式,满足农业发展新的要求和不断涌现的新需求,促进农机装备的转型升级。 
用户评论
      请对您发表的言论负责,谢谢合作。本站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站长,以便及时处理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发表评论
您的姓名:
评论正文:
 
鍐滀笟鏉傝皥
更多